发布时间:2013-07-08 信息来源:
2013被誉为史上最难就业年,699万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,但作为就业主渠道的非公企业却悄然掀起裁员潮,急需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。近日,工商联在走访非公企业和组织座谈交流中了解到,非公企业正在减员或考虑减员已经成为普遍现象,这种现象不仅包括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产业,也覆盖了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,幅度平均达到20%左右,甚至到1/3。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大环境下,就业与减员的矛盾空前突出。但对于非公企业来说,减员也是无奈之举,主要原因如下:
1、总体经济形势不好,企业经营面临困难。中国经济复苏步伐放缓,虽然2012年底有向好趋势,但是2013年初又进入下行空间,PMI(采购经理人指数)持续在50的荣枯线下徘徊,PPI(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)也显示国内需求仍然低迷,非公企业面临着生存压力。从订单量上看,多数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是勉强持平或下降,不得不通过减员增效来断臂求生,以求安全渡过困难期。
2、企业处于转型阶段。2008年为了抵御金融危机,中央划拨了4万亿,在经济政策的刺激下,各地掀起了兴建项目和投资的热潮,非公企业业务量急升,公司规模快速膨胀。比如一家从事视觉技术、虚拟视频开发的文化创意公司,其业务主要是与地方政府合作。在2008-2010年,与地方政府合作项目出现爆发式增长,员工人数从1000人急速扩张到3000人。但近两年随着投资回落和地方财政吃紧,公司业务量明显下降,同时出现地方拖欠合同款的问题,因此公司面临转型,消化非理性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,减员成为当务之急。再如,一家从事车载科技产品开发的公司,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然淘汰原有产品的生产力量,裁减部分员工。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,餐饮企业受到较大影响,减员之势已经不可阻挡。
3、企业综合成本急剧上升。非公企业一方面面临经营困难和转型困境,一方面综合成本却在急剧上升,双面夹击下“缺氧”问题突出。主要表现在房租价格、用工成本和税费压力,企业对员工普遍存在“用不起、不敢用”的心理。一是房租价格。在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下,房租价格无序增长,企业成本不断加大。二是用工成本。十八大提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10年倍增计划,使得员工收入预期高企,为员工缴纳社保金也在增加,比如2013年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由1260元上升到1400元,一家从事停车管理的公司因此需一次性补缴社保金180万,用工成本持续上涨。三是税费压力。企业纷纷反映税费负担较重,并且经济形势越不好,越有“征紧退缓”的现象。比如软件企业享有增值税退税政策,应是即征即退,但去年开始出现延后2-3个月退税的问题,2013年1月至今半年大多数企业都没有退税,企业资金链愈加紧张。同时,各部门催缴税费的压力却越来越大,比如餐饮行业税费项目共有46项之多,利润空间不断挤压,减员成为企业为求生存的必然选择。
4、劳资关系渐趋紧张。《劳动合同法》实施以来,企业缺乏对员工的约束力,员工恶意解职、无故离职的情况增多,企业却毫无办法,对员工的培训成本、前期投入落空,企业与员工对立情绪增加,企业对员工的信任感降低,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减少,因此在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的时,会首先选择减员。
非公有制经济是安排就业的主渠道,以北京为例,非公有制经济解决了全市85%的新增就业,为推动首都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从目前情况看,裁员是非公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困难,成本不断上升等综合因素下做出的应对措施,但裁员一旦形成规模和趋势影响社会稳定。希望有关部门给予高度关注。解决就业要从源头抓起,通过调整税费征收方式、合理调整社保金缴纳比例、及时退税等宏观调控方式,为非公企业松绑减负,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,休养生息、放水养鱼,使非公企业增强对企业发展的信心,坚持创业守业,有能力承担安排就业、稳定就业的社会责任。从而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,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。